JackCin's blog JackCin's blog
首页
  • 页面

    • Html
    • CSS
  • 核心

    • JavaScript基础
    • JavaScript高级
  • 框架

    • Vue
  • jQuery
  • Node
  • Ajax
Linux
  • 操作系统
  • 数据结构与算法
  • 51单片机
  • CC2530
  • 网站
  • 分类
  • 标签
  • 归档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
JackCin

前端小菜鸡(✪ω✪)
首页
  • 页面

    • Html
    • CSS
  • 核心

    • JavaScript基础
    • JavaScript高级
  • 框架

    • Vue
  • jQuery
  • Node
  • Ajax
Linux
  • 操作系统
  • 数据结构与算法
  • 51单片机
  • CC2530
  • 网站
  • 分类
  • 标签
  • 归档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页面

  • 核心

  • 框架

    • Vue

      • 初识 Vue
      • Vue 基础语法
      • 组件化开发
      • 前端模块化
      • Vue CLI 脚手架
      • vue-route
      • Promise
        • 一、认识promise
          • 1、什么是promise呢?
          • 2、网络请求的回调地狱
        • 二、Promise基本使用
          • 1、定时器的异步事件
          • 2、定时器异步事件解析
          • 3、Promise 三种状态和另外处理形式
        • 三、Promise链式使用
          • 1、Promise链式调用
          • 2、链式调用简写
          • 3、Promise的all方法使用
      • Vuex
      • 网络模块封装
  • 前端
  • 框架
  • Vue
JackCin
2022-11-16
目录

Promise

# 一、认识promise

# 1、什么是promise呢?

  • ES6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好用的特性就是Promise
    • 但是初次接触Promise会一脸懵逼,这TM是什么东西?
    • 看看官方或者一些文章对它的介绍和用法,也是一头雾水。
  • Promise到底是做什么的呢?
    • Promise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。
  • 那什么时候我们会来处理异步事件呢?
    • 一种很常见的场景应该就是网络请求了。
    • 我们封装一个网络请求的函数,因为不能立即拿到结果,所以不能像简单的3+4=7一样将结果返回。
    • 所以往往我们会传入另外一个函数,在数据请求成功时,将数据通过传入的函数回调出去。
    • 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网络请求,那么这种方案不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。
  • 但是,当网络请求非常复杂时,就会出现回调地狱(回调里面又回调)。
    • OK,我以一个非常夸张的案例来说明。

# 2、网络请求的回调地狱

  • 我们来考虑下面的场景(有夸张的成分):
    • 我们需要通过一个url1从服务器加载一个数据data1,data1中包含了下一个请求的url2
    • 我们需要通过data1取出url2,从服务器加载数据data2,data2中包含了下一个请求的url3
    • 我们需要通过data2取出url3,从服务器加载数据data3,data3中包含了下一个请求的url4
    • 发送网络请求url4,获取最终的数据data4

img

# 二、Promise基本使用

# 1、定时器的异步事件

  • 我们先来看看Promise最基本的语法。
  • 这里,我们用一个定时器来模拟异步事件:
    • 假设下面的data是从网络上1秒后请求的数据
    • console.log就是我们的处理方式。

img

  • 这是我们过去的处理方式,我们将它换成Promise代码

img

  • 这个例子会让我们感觉脱裤放屁,多此一举
    • 首先,下面的Promise代码明显比上面的代码看起来还要复杂。
    • 其次,下面的Promise代码中包含的resolve、reject、then、catch都是些什么东西?
  • 我们先不管第一个复杂度的问题,因为这样的一个屁大点的程序根本看不出来Promise真正的作用。

# 2、定时器异步事件解析

我们先来认认真真的读一读这个程序到底做了什么?

  • new Promise很明显是创建一个Promise对象

  • 小括号中((resolve, reject) => {})也很明显就是一个函数,而且我们这里用的是之前刚刚学习过的箭头函数。、

    • 但是resolve, reject它们是什么呢?

    • 我们先知道一个事实:在创建Promise时,传入的这个箭头函数是固定的(一般我们都会这样写)

    • resolve和reject它们两个也是函数,通常情况下,我们会根据请求数据的成功和失败来决定调用哪一个。

  • 成功还是失败?

    • 如果是成功的,那么通常我们会调用resolve(messsage),这个时候,我们后续的then会被回调。
    • 如果是失败的,那么通常我们会调用reject(error),这个时候,我们后续的catch会被回调。
  • OK,这就是Promise最基本的使用了。

 
    // 同步
    const name = 'yyy';
    console.log(name);
    const result = 3 + 5;
 
    // 异步
    // 1.使用setTimeout 用一个定时器来模拟异步事件
    // setTimeout(() => {
    //   console.log('Hello World');
    // }, 1000)
 
 
    // 什么情况下会用到Promise?
    // 一般情况下是有异步操作时,使用Promise对这个异步操作进行封装
    // new -> 构造函数(1.保存了一些状态信息  2.执行传入的函数)
    // 在执行传入的回调函数时, 会传入两个参数, resolve解决, reject拒绝.这两个本身又是函数
    // 参数 -> 函数((resolve, reject)
 
    // 以后有什么异步的操作的话都可以封装在Promise里面
 
 
   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
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
        // 如果有代码需要处理不会直接这样放这里 在then里面处理data
        // console.log('hello world');
        // console.log('hello world');
        // console.log('hello world');
        // console.log('hello world');
 
        // 成功的话去到then那里
        // resolve('Hello World')
 
        // 失败的时候调用reject 会去到catch那里
        reject('error message')
      }, 1000)
    }).then((data) => { // then里面也是一个函数
      // 1.100行的处理代码
      console.log(data);
      console.log(data);
      console.log(data);
      console.log(data);
      console.log(data);
    }).catch((err) => {
      console.log(err);
    })
    // 通过回调里的 resolve(data) 将这个 promise 标记为 resolverd,
    // 然后进行下一步 then((data)=>{//do something}),resolve 里的参数就是你要传入 then 的数据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
# 3、Promise 三种状态和另外处理形式

  • 首先, 当我们开发中有异步操作时, 就可以给异步操作包装一个Promise
    • 异步操作之后会有三种状态
  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种状态:
    • pending:等待状态,比如正在进行网络请求,或者定时器没有到时间。
    • fulfill:满足状态,当我们主动回调了resolve时,就处于该状态,并且会回调.then()
    • reject:拒绝状态,当我们主动回调了reject时,就处于该状态,并且会回调.catch()

img

img

  • Promise的另外处理形式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// resolve('Hello Vuejs')
      reject('error message')
    }, 1000)
    // 不想同时写then和catch的话 then里面可以直接传入两个函数 data,err
  }).then(data => {
    console.log(data);
  }, err => {
    console.log(err);
  })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
# 三、Promise链式使用

# 1、Promise链式调用

  • 我们在看Promise的流程图时,发现无论是then还是catch都可以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。
  • 所以,我们的代码其实是可以进行链式调用的:
 
    // 参数 -> 函数(resolve, reject)
    // resolve, reject本身它们又是函数
    // 链式编程
   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
      // 第一次网络请求的代码
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resolve()
      }, 1000)
 
    }).then(() => {
      // 第一次拿到结果的处理代码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World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World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World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World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World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World');
 
      // 如果还有回调的话可以在这里写 在第一个.then()的后面继续.then()
  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
        // 第二次网络请求的代码
  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  resolve()
        }, 1000)
      })
    }).then(() => {
 
      // 第二次处理的代码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Vuejs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Vuejs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Vuejs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Vuejs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Vuejs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Vuejs');
 
  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
        // 第三次网络请求的代码
  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  resolve()
        })
      })
    }).then(() => {
 
      // 第三处理的代码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Python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Python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Python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Python');
      console.log('Hello Python');
    })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  • 这里我们直接通过Promise包装了一下新的数据,将Promise对象返回了
    • Promise.resovle():将数据包装成Promise对象,并且在内部回调resolve()函数
    • Promise.reject():将数据包装成Promise对象,并且在内部回调reject()函数

img

// 简写,直接return Promise.resolve()
   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resolve('aaa')
      }, 1000)
    }).then(res => {
      // 1.自己处理10行代码
      console.log(res, '第一层的10行处理代码');
 
      // 2.对结果进行第一次处理
      return Promise.resolve(res + '111')
    }).then(res => {
      console.log(res, '第二层的10行处理代码');
 
      return Promise.resolve(res + '222')
    }).then(res => {
      console.log(res, '第三层的10行处理代码');
    })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
# 2、链式调用简写

  • 简化版代码:

    • 如果我们希望数据直接包装成Promise.resolve,那么在then中可以直接返回数据

    • 注意下面的代码中,我将**return Promise.resovle(data)**改成了改成了return data

    • 结果依然是一样的 img

 /* -----省略掉Promise.resolve,直接return res ----- */
   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resolve('aaa')
      }, 1000)
    }).then(res => {
      // 1.自己处理10行代码
      console.log(res, '第一层的10行处理代码');
 
      // 2.对结果进行第一次处理
      return res + '111'
    }).then(res => {
      console.log(res, '第二层的10行处理代码');
 
      return res + '222'
    }).then(res => {
      console.log(res, '第三层的10行处理代码');
    })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  • 上面的都是每一层成功,那失败的怎么写呢?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resolve('aaa')
      }, 1000)
    }).then(res => {
      // 1.自己处理10行代码
      console.log(res, '第一层的10行处理代码');
 
      // reject失败的简写
      // return Promise.reject('error message')
      // 失败error的其他写法 手动抛出异常
      throw 'error message'
    }).then(res => {
      console.log(res, '第二层的10行处理代码');
 
      return Promise.resolve(res + '222')
    }).then(res => {
      console.log(res, '第三层的10行处理代码');
    }).catch(err => {
      console.log(err);
    })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
# 3、Promise的all方法使用

 
    // 需求本身依赖两个请求 不确定是哪个先请求回来,所以两个都得处理handleResult
    // 请求一:
    // let isResult1 = false
    // let isResult2 = false
    // $ajax({
    //   url: '',
    //   success: function () {
    //     console.log('结果1');
    //     isResult1 = true
    //     handleResult()
    //   }
    // })
    // // 请求二:
    // $ajax({
    //   url: '',
    //   success: function () {
    //     console.log('结果2');
    //     isResult2 = true
    //     handleResult()
    //   }
    // })
    //
    // function handleResult() {
    //   if (isResult1 && isResult2) {
    //     //
    //   }
    // }
 
 
    // Promise.all可以将多个Promise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。统一进行回调
    // 同时,成功和失败的返回值是不同的,成功的时候返回的是一个结果数组,而失败的时候则返回最先被reject失败状态的值。
    Promise.all([
      //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//   $.ajax({
      //     url: 'url1',
      //     success: function (data) {
      //       resolve(data)
      //     }
      //   })
      // }),
      //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//   $.ajax({
      //     url: 'url2',
      //     success: function (data) {
      //       resolve(data)
      //     }
      //   })
      // })
 
     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  resolve({
            name: 'yyy',
            age: 18
          })
        }, 2000)
      }),
     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    resolve({
            name: 'kobe',
            age: 19
          })
        }, 1000)
      })
    ]).then(results => {
      console.log(results);
    })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编辑 (opens new window)
上次更新: 2023/09/12, 14:55:44
vue-route
Vuex

← vue-route Vuex→

最近更新
01
51单片机及补充知识
09-13
02
独立按键
09-13
03
LCD1602液晶显示器
09-13
更多文章>
Theme by Vdoing | Copyright © 2019-2023 Evan Xu | MIT License
  • 跟随系统
  • 浅色模式
  • 深色模式
  • 阅读模式